首页 娱乐新闻文章正文

张丹阳 :读懂父亲

娱乐新闻 2025年08月06日 07:26 1 aaron

  电话铃声如针般刺破了午后的寂静:“你快来医院吧,你爸咳血了,在急诊!”挂断电话我立刻冲向医院,但此刻的我浑然不知这通电话正悄然撕裂我们习以为常的安稳岁月。

  刚抵病房门口,医生凝重的声音传来: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他的肺部血管旁边长了一些混合结节。初步判断,情况恐怕不乐观,可能是癌……刹那间,紧张的情绪让我一下就游离之外。直到未满三岁的孩子拽着我,一声声“妈妈妈妈”的呼喊才把我拉回现实。

  我深吸一口气,走进病房,什么话也没有说。父亲却抢先开口:“输液呢,你妈在这陪着就行了,你带着孩子赶紧回家吧,医院这地方,别让孩子多呆。”我默然坚持留下陪护,一夜难眠。凌晨四点,哥哥提着早饭轻声推门而入,我也略带惊讶。父亲喃喃地说:“一个不肯走,一个来这么早。我的病是不是很严重?”我连忙打岔着说:“关心你也成罪过了,马上得疑心病了!”只此一句,我读懂了父亲内心深深的恐惧:那并非仅仅是畏惧病痛本身而是忧虑自己成为儿女身上不堪的重担。

  三天后,医生通知我们需要进行肺部切除手术。更大的压力如狂风般席卷而来。按照老家的惯例,我们叫来了父辈们商议,当即决定转院到郑州。好像从来没有这么高的效率:下午办出院,回家收拾东西,第二天天未亮,我们就开始启程。蓝天白云,空旷的高速路上视野开阔却也狭窄。车上我、父亲、母亲、哥哥。好像很多年没有一家四口这样一起了。自从我们各自成了家,车上都是各自的小家庭,没想到最原始的一家四口的组合竟然以这种方式呈现。

  到了医院,挂号、缴费、办理住院,排队做检查。争分夺秒的奔波让人忘了饥饿感和困感。马不停蹄的从一个项目到另个项目。终于赶在医生下班前做完了大部分检查。稍作休息时才感觉到衣服已经将近湿透,头上的汗滴流进眼中是刺眼的疼。洗把脸,坐下来,如经历一场大战。而父亲也终于坐定开始输液,多样的检查让他自己更加确信情况肯定不太好。我们静的如同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反常。

  不一会,母亲支出来我们兄妹俩走出病房。略带哭腔说着:“你爸不愿意做手术,他怕像你奶奶和你姥姥那样受罪,咱们保守治疗回家吧?”我看着眼袋浮肿、尽显疲惫的母亲像个孩子一样在等待着我们做决定,就像小时候我们等待他们做决定一样。这也是第一次决定权的转移。小时候总想着自己当家作主,而现在才知当家作主的滋味并没有那么好受。

  哥哥脸色凝重一言不发,此时他长子的压力更大。我只问了一句:“如果我们不做,将来会不会后悔?”这句话的分量我们兄妹两个心照不宣。哥哥说:“咱爸不愿意的话怎么办?”我说:“我来解决。”我转身进入病房,斩钉截铁地说:“爸,手术必须做。”我历数这20年医疗的进步,列举医院的成功案例。尽管我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父亲依然不为所动,沉默如石。在这空白的几分钟里,我们饱受煎熬。良久,我说了一句:“爸爸,我们都长大了。”一旁的母亲两眼含泪。父亲也终于松口:“长大了,你们说话算数了。”至此,我读懂了父亲内心深深的恐惧:并非是疼痛与死亡,而是他宁肯自己极限隐忍也不愿意拖累孩子半分。

  手术当日,父亲坐在病床上看着窗外。我问父亲有无交代,现实中根本没有那些老套的电影情节,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剩下一声叹息。我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稀疏的头发在窗外阳光的照耀下发着淡淡的微光。“36床,准备手术,家属去手术室门口等待。”打破了此时的遐想。手术室门外,坐着、站着、围着一圈一圈的人。众生百态,焦灼与轻谈皆是真情的面具。我紧盯着电子屏幕,眼看着:术前准备、家属谈话、手术中、手术后、术后等待室。这一道道关卡,用最近的距离却将门内外的人隔离的最远。

  手术顺利,康复之路又是艰辛。父亲谨遵医嘱,强忍着刀口的剧痛和身上插管摩擦折磨,咬牙锻炼。他唯一盼望的就是尽快康复,快快回家。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一张出院证明,这一张薄纸此时俨然成为了最珍贵的“保命符”。父亲高兴地彻夜未眠,而这长达一个月的煎熬也终于暂告一个段落。

  而我也更深刻地读懂了父亲,读懂了他那饱经忧患的肩头、日渐单薄的身影,还有那固执地立在那里为我们撑起一片薄而坚韧的天空的倔强。如今,尽管“家之大梁”悄然易手,我们也只是默契地选择站在他的身后。

标签: 腾讯新闻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