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败局已定6国给特朗普下跪全是中国的邻居3国牺牲中方利益

情感透析 2025年08月03日 19:36 3 aaron

  8月,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动荡。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最新发布的季度报告显示,第二季度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同比下降2.3%,亚太地区贸易波动尤为剧烈。美国商务部统计,自新一轮关税战以来,美国对外出口额环比增长6.1%,进口增长仅1.2%,逆差大幅收窄。

  这一切的背后,是六个与中国接壤或近邻的国家在美方强硬政策下,先后妥协,成为美国贸易战的“新棋子”。三国为换取自身利益,甚至主动牺牲中国的核心利益。贸易博弈进入深水区,谁主沉浮,世界瞩目。

  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印度,这六个国家的名字在2025年夏天的国际新闻中频繁出现。美国新一轮贸易政策落地,六国或主动或被动地与美方达成妥协协议。

  日、韩这对传统盟友在关税和投资谈判中,最终同意大幅增加对美投资——日本签署5500亿美元投资框架,韩国则承诺3500亿美元,并在能源、科技等领域开放市场。与此同时,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纷纷对美国作出市场准入、关税调整等让步。

  印度更是成为焦点,面对美国25%的高关税和额外惩罚措施,印度政府被迫调整其对俄贸易策略,为“保住”对美出口市场寻求妥协。

  这些国家之所以被外界形象地称为“下跪”,并不是情感化的形容,而是对现实国际博弈局面的真实写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析师指出,2025年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最大变量,就是这些亚洲经济体集体选择站队美国,带动全球制造业投资链条向美方倾斜。

  越南的对美让步极为引人关注。美越贸易协议中,针对通过越南转口的中国商品,美国直接加征40%关税,打击中国对美出口的“灰色通道”。

  越南政府在谈判中主动配合,换取美方降低对本国产品的关税,这一举措被解读为牺牲中国利益,保全自身发展空间。

  日本和印度则在资源策略层面与美欧深度合作。中美贸易战加剧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联合打造“稀土联盟”,试图降低全球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日本在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高技术领域调整供应链,配合美国推动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印度同样配合美方,对俄贸易采取收紧措施,向美国释放积极信号。

  三国在政策选择上主动“削弱”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成为美方制衡中国的关键节点。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表示,这种“牺牲中方利益换取美方宽容”的现象,已成为本轮全球贸易格局重组的鲜明特征。

  东南亚局势同样扑朔迷离。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身为东盟成员,已率先同美国达成多项贸易协议。菲律宾同意对美商品征收19%关税,越南20%,柬埔寨则主动停火并开放关键市场。

  印尼、泰国正加紧与美方谈判,意图在新一轮贸易博弈中抢占先机。东盟半数以上成员国对美妥协,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受挫,东南亚“美国化”趋势显著。

  路透社8月最新报道,泰国政府已与美国初步达成能源与农产品领域的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年内正式签署。印尼则计划在技术、矿产出口等领域与美深度捆绑。

  “以市场换投资”成为东盟国家的普遍选择,但这一系列妥协导致区域内部协同能力下降。专家分析,东盟在中美博弈间“选边站队”,将对其长期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欧洲的选择同样耐人寻味。欧盟在美方极限施压下,最终同意15%关税、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并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军事装备与能源产品。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批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被特朗普吃掉”,但协议一经签署,欧盟内部虽有异议,却无法撼动大局。日、韩、欧盟的对美妥协为全球贸易划定“红线%的关税,不再被美方接受。

  美国以“全球红线”为筹码,在谈判中对各国“逐个击破”。日韩虽曾在谈判桌上展现强硬立场,但面对美国市场和投资回报的双重诱惑,最终选择妥协。

  日方参议院大选失利,首相石破茂不得不调整对美策略,签署投资协议。韩国则开放能源市场,大规模采购美方天然气,签署的“可控投资”条款表明美方对资金流向拥有主导权。日韩的让步为东南亚国家树立“样板”,加剧区域内外压力。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地缘孤立战略”在2025年得以集中体现。美国先与中国维持“休战期”,再对其他经济体逐一施压,迫使其签署美方主导的协议,巩固自身全球主导地位。

  英国早在中美第三轮谈判前就与美方达成共识,成为唯一未在新一轮关税战中受损的发达经济体。巴西作为南美洲“霸主”,同样被美方加征50%关税,贸易环境骤变。

  美国通过关税、投资等手段,构建起以自身为核心的全球贸易新秩序。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报告称,上半年美元全球结算份额升至43%,为近十年新高。美方不断向中俄、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施压,形成“美方主导—他国被动应对”的新格局。

  中美第三轮谈判结束,双方未有重大突破,但维持了现状。美国继续对中国加征24%关税,中国反制措施同步展期,双方进入稳定但暗流涌动的“休战期”。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美国赢了”,以示美方信心。美方有意稳住中美关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其他经济体的分化与收割。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尚未被彻底撼动,但随着邻国纷纷妥协,外部压力明显加大。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7月底公开表示,将继续深化与东盟、欧盟等经济体的多边合作,积极推动自贸区升级谈判。同时,针对美方在稀土、半导体等领域的限制,中国加快布局国产替代和供应链本土化。

  中美博弈的未来依然不明朗。美国随时可能调整政策,对中国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中方能否在供应链安全、技术创新等领域抢占先机,将直接影响未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最终走向。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下半年将是全球贸易“新冷战”格局的分水岭。

标签: 情感分析师框架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