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810%受访者期待在日常交流中收到更多“走心表达”

情感透析 2025年08月03日 03:07 5 aaron

  一封让你潸然泪下的生日信,一篇记录你发现和思考的随笔,一次吐露双方心声的对话……当下“走心”的朴实表达依旧有着打动人心的魅力。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4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日常交流中,81.0%的受访者期待收到更多“走心表达”。

  “过年期间,收到群发的拜年短信,我一般是不会回复的。看到发自内心的祝福,哪怕文字不那么工整,我才会认真看,也会送上诚心的祝福。”自由职业者郝荃觉得,现在很容易在网上搜集祝福语,但这样的内容没什么感情,也没什么意义。

  北京大学本科生陈诺言说,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线上交流逐渐削弱线下的深度交流。人们在吃饭、上课、上厕所时都拿着手机,手机甚至成为人们的“衍生器官”。越来越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拍成vlog发布到网络上,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分享。然而,在线下互动时,大家却保持距离和分寸。“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真正的沟通和交流,才能让人和人之间保持连接。”

  调查显示,受访者更希望在好朋友之间的线%)、父母和子女的坦诚沟通(54.4%)、恋爱/婚姻中的线%)中多些“走心表达”。

  “可能在一些家庭,家人之间表达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耗费很多精力。我觉得应该从父母做起,教孩子如何表达爱,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陈诺言也希望媒体多一些深度报道,勾勒出普通人的人生经历和所思所想,倡导大家表达自己,也让大家明白走心表达是有土壤、有空间的。

  “身边的一些朋友有时会谈谈生活中的琐事,但不会真正袒露心扉。这样浅表化的表达,可能是一种节约自己情感能量的表现。”陈诺言说,这样的方式或许可以应对那些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去深度交流的人,但也让我们失去了与更多人交流碰撞的可能。

  郝荃认为,年轻人敢于敞开心扉,才能结识到知心朋友和好伴侣。“伴侣之间、夫妻之间是最需要多交流的,现在一些伴侣之间小事不沟通,等双方都受不了了直接分手或离婚,其实是错误的,如果不改变,很难经营一段长久的关系。”

  受访者希望多些“走心表达”的场景还有:同事间的线%)、品牌广告/产品介绍少些套路(32.8%)、社交媒体上的线%)、网络评论区理性温暖的讨论(30.2%)、老师对学生的用心指导(28.8%)、新闻媒体的有温度报道(20.4%)、公众人物的线%)、社区邻里的暖心互动(12.8%)。

  陈诺言和朋友有一个小约定,在春节、元旦等时候会给对方写一封手写信,记录对对方这一年来成长的观察、双方在一起的互动以及自己在这一年里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把这些珍贵的回忆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创造回忆的方式,可以把很多容易溜走、被遗忘的瞬间,固定在纸上,成为一种可以留存的、比较有纪念意义的记忆。”陈诺言说。

  调查显示,制作回忆视频(55.4%)、策划小惊喜(44.0%)、发送随手拍(43.2%)、分享歌曲(40.2%)是受访者认为能让“走心表达”更真诚动人的方式。其他还有:手写信/小纸条(37.8%)、为对方做顿饭(32.7%)、送有意义的物件(22.1%)等。

  “我生日时,收到礼物会比单纯收到红包开心,如果还能收到一份手写的贺卡,我会更开心。”肖晗说。

  郝荃喜欢跟朋友和家人分享自己见到的任何有意义的事,“当我去了朋友推荐的餐厅吃饭,我会拍照发给他。当我去陌生的地方旅行,会给大家寄明信片和特产,这些小细节汇聚起来,就是我们能长久交心的基础”。

标签: 情感在线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