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新闻文章正文

抛售280亿美债美财长当面威胁加税500%中方10字通报不简单

娱乐新闻 2025年07月31日 23:57 4 aaron

  这场威胁背后是精心算计的政治博弈,特朗普政府刚将对俄制裁“最后期限”缩短至10—12天,贝森特就在谈判桌上拿出“中俄贸易捆绑”方案:要求中国停止向俄罗斯出口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日均进口俄油约200万桶,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47%,是名副其实的“最大买家”。

  500%的关税税率意味着什么?以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乌拉尔原油为例,按2025年均价70美元/桶计算,加税后成本将飙升至420美元/桶,远超国际油价历史峰值。

  这种“禁止性关税”实质是试图切断中俄能源纽带,但现实可行性存疑,国际能源署模拟显示,如果中国停止购买俄油,全球油价将暴涨20%,美国CPI将再涨1.5个百分点,加剧国内通胀压力。

  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高达60美元/桶,且2025年上半年已有近百家页岩油企业濒临破产,根本无法填补供应缺口。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冷静回应:“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显示通胀率已攀升至2.7%,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也居高不下。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直接传导到消费者,生活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升,尤其是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供应链成本激增,许多依赖中国制造的美国企业利润受损。

  这种“类通胀”状态让美国经济承压,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受到挤压,与此同时,美国财政状况令人担忧,2025财年前六个月,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已超过1.3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新增约70亿美元债务。

  更严峻的是,债务利息支出每年超过1.2万亿美元,已超过国防预算,成为联邦预算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这种高额利息不仅未能创造经济价值,反而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

  财政部甚至尝试通过线上平台呼吁民众捐款还债,凸显了债务压力的紧迫性,在高利率环境下,每次通过发行新债偿还旧债的尝试,都让财政成本进一步攀升。

  中国减持美债的举动,在这一背景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过去三个月,中国减持了280亿美元的美债,总持有量降至约7600亿美元。

  虽然这一规模对美国37万亿美元的总债务来说微不足道,但其背后的信号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债的最大外国持有国之一,其减持行为表明了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满,尤其是对关税战和经济霸凌的回应。

  美国的盟友,如日本和英国,近年来增持美债,似乎在填补中国减持留下的空缺,然而,这种接盘更多是出于战略考量,而非对美国财政的绝对信心。

  盟友的资金规模和意愿难以长期支撑美国庞大的债务需求,如果中国进一步减持,甚至清空手中美债,盟友能否持续接盘仍是一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盟友增持美债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与美国的利益交换,例如在贸易政策或地缘政治上的妥协,这种战略配合的稳定性,远不如中国作为美债核心持有国的角色可靠。

  长期以来,中国向全球输出大量低价商品,有效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支撑了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和全球流通性。

  正因如此,当中国大手笔减持美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时,美国政府就开始软硬皆施,美财长贝森特三顾谈判席,肯定避免不了中国增持美债这一要求。

  然而,会谈后,中方仅用十个字通报核心成果:“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这简短声明背后,是全球经济界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此次对等关税暂停将于8月12日到期,在预计的90天暂停期间,两国承诺不征收任何新关税,也不通过其他方式加剧贸易紧张。

  中国商务部国际谈判代表李成钢曾说过一句话:“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既是对现状的确认,也是对美方的警告,如果美国要搞小动作,中国的反制随时奉陪。

  未来90天的关税展期窗口,将成为观察中美关系走向的关键期,但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一个趋势已然清晰:单极霸权时代正在落幕。

标签: 2025新闻热点事件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