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情感计算天府之约|第五届中国情感计算大会(CCAC 2025)在成都圆满落幕

情感透析 2025年07月31日 19:34 1 aaron

  2025 年 7 月 18 日至 20 日,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主办、西华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情感计算大会(The Fif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Affective Computing, CCAC 2025)在四川成都圆满举办。来自全国 197 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近 600 位代表齐聚蓉城,共同探讨情感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大会由北京理工大学胡斌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任福继教授领衔大会主席团,南京理工大学夏睿教授、南开大学杨巨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赵妍妍教授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在前两日会议中,大会迎来正式开幕,举办了特邀报告、青年科学家报告、讲习班、企业论坛、评测论坛、海报展示等诸多精彩环节。

  7 月 19 日上午,本届情感计算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西华大学李显勇教授主持,西华大学副校长郎方年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对各位嘉宾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了学校对本次大会的重视与支持。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秘书长孙乐研究员代表学会致辞,祝贺大会顺利召开,并高度肯定了大会在推动情感计算领域发展中的持续贡献。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主任秦兵教授代表专委会致辞,着重强调了本次会议对于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随后,大会主席北京理工大学胡斌教授致辞,正式宣告本届大会开启。最后,南京理工大学夏睿教授代表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本次大会的议程安排,为参会者清晰梳理了会议脉络。

  大会特邀国际知名学者带来多场高水平特邀报告,全面呈现情感计算领域前沿成果。国防科技大学贾焰研究员带来题为“多维关联认知模型 MDATA 及其在舆情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面向网络舆情事件分析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全面性三大需求,从人类认知方法的语义、时间、空间及其相互关联维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舆情事件可计算模型的重要性及难点;南京邮电大学刘青山教授以“情感智能:从表情到多模态”为题,介绍了多模态情感智能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重点汇报了团队在表情识别、结合语音语言的多模态情感智能计算及基于多模态的情感调控方面的探索与进展。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刘永进教授进行了“混合情绪的多模态数据集与情绪分布预测方法”的报告,针对情感计算领域的关键问题“情绪作为复杂心理状态,传统单一情绪类别是否合适?”展开探讨,介绍了课题组近期建立的用于混合情绪识别的多模态数据集,以及面向混合情绪预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北京师范大学秦绍正教授从认知科学角度讲述了“人类情绪多维表情形成的认知计算神经机制”,阐释人脑情绪多维表征的产生与形成的脑认知与计算神经机制,以及其对情感计算与智能应用的启示。

  青年科学家报告环节汇聚领域新锐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治国研究员介绍了基于神经信号与行为数据双轨并进的情感计算技术,复旦大学魏忠钰副教授围绕大模型社会模拟的对齐与学习展开探讨。北京交通大学景丽萍教授介绍了传播理论驱动的舆情关键信息抽取方法,提升舆情分析的应用价值和舆论引导的靶向准确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雷达教授讲述了多模态情感与审美评估的方法和挑战,围绕主观性与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领域发展注入新锐视角与活力。

  大会举办情感计算前沿讲习班,邀请东南大学李勇、北京邮电大学李朝卓、北京大学杨耀东、香港大学冯夏冲四位专家作主题报告。他们分别围绕多模态情感分析、大模型自动越狱攻防、视觉 - 语言 - 行为模型的对齐、大语言模型社会智能体建模与优化等热点问题,深入讲解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就如何开展情感计算领域前沿研究与参会者展开热烈探讨。

  大会组织了内容丰富的评测论坛和企业论坛。评测环节共设置多模态交互中的情感变化推理、第五届智慧论辩评测、四格漫画理解评测、中文多模态讽刺计算以及细粒度比拟句情绪分析等多项任务,多家机构积极参与并斩获冠亚军。企业论坛中,科大讯飞、吉利汽车、阿里巴巴、彼岸心智等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展示了各家在情感计算、大模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搭建起产学研融合的交流平台。

  本次大会特别设立学生研讨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倩倩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张倬胜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胡旭明副研究员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二年级博士生卢俊宇共同探讨新时代的教学相长,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

  文本情感专题论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徐睿峰教授剖析大模型时代立场检测的新机遇,提出背景知识增强、多模态融合及偏见消减三路径,强化社交媒体态势感知;大连理工大学杨亮副教授系统阐述幽默计算的理解机制与生成方法,展望幽默评估新方向;新加坡国立大学费豪研究员倡导从情绪感知迈向认知级情感推理,构建可解释的情感语境图景,共绘文本分析 “立场 - 幽默 - 认知推理” 三维演进蓝图。

  多模态情感论坛:浙江大学李晓白研究员突破单一表情识别局限,探索多模态行为与生理信号融合的细粒度情感感知;电子科技大学谷雨教授立足智能座舱场景,研发路怒症干预模型及中草药香氛情感调节技术;湖南大学张子兴教授构建 “听-思-说” 闭环架构,以多模态大模型驱动情感计算从识别向理解生成跃迁。

  情感脑认知专题论坛:北京大学彭玉佳助理教授融合 AI 与心理健康研究,推动临床诊断精准化;上海交通大学郑伟龙副教授首创脑电大模型,突破抑郁症客观评估瓶颈;清华大学张丹长聘副教授重构情感脑机接口理论范式,拓展个体差异测评应用;四川师范大学张丹丹教授揭示前额叶皮层对情绪调节的神经调控机制,四大方向共推脑认知研究 “理论-技术-临床” 立体突破。

  教育情感论坛:孙建文教授提出 “知情共育” 新范式,通过多模态情感计算构建 “认知 - 情感 - 成效” 联动模型,实现学习状态智能调节;张静副教授基于 9 周情绪管理课程实验,结合实时情感追踪验证能力提升对幸福感的显著促进作用,从技术框架与实证干预双路径推动教育从认知主导向情感 - 认知协同发展转型。

  在前沿趋势论坛中,复旦大学桂韬副研究员深度解析大模型价值观对齐的三大范式——类偏好模仿、反馈信号归纳与自主进化,直指安全挑战核心;南京大学朱昊助理教授剖析情智数字人发展瓶颈,提出多模态融合技术提升情感交互深度;荷兰莱顿大学任昭春副教授创新融合群体化与个性化情感计算,构建大模型驱动的共情对话系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斌副研究员勾勒多模态情感识别的技术演进路径,从表征推理到认知调控赋能跨领域应用,共同勾勒出情感智能在价值观对齐、人机交互、社会计算及跨领域应用的前沿发展图景。

  大会设立海报交流环节,邀请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的情感计算领域论文作者与参会代表进行现场交流,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分享,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为参会者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合作的平台。

  四、专委会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共线 日晚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工作会议同步举行。专委会主任秦兵教授首先致辞,肯定了专委会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复旦大学魏忠钰副教授代表秘书处介绍工作情况,随后各工作组(会员工作组、学生工作组、资源评测工作组、企业工作组、宣传工作组)及各专业组(情感认知专业组、文本情感专业组、多模态情感专业组、教育情感专业组)分别汇报工作进展及下一年度计划。西华大学李显勇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学夏睿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汇报了会议组织和筹备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共有 50 位新委员现场汇报并正式加入专委会,新委员们分享了研究方向与领域见解,自由讨论环节中各位委员围绕激发专委会活力、拓展研究边界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专委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7 月 20 日,本届情感计算大会的收官环节中,五大技术评测任务颁奖拉开闭幕式序幕。大会紧扣学科发展脉搏,精心设置的 “多模态交互情感变化推理”“第五届智慧论辩评测”“四格漫画理解评测”“中文多模态讽刺计算” 及 “细粒度比拟句情绪分析” 等前沿赛道冠亚军揭晓,同期颁发的最佳学术海报奖与最受欢迎海报奖,成为青年学者创新成果的闪耀舞台。

  最后,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副主任林鸿飞教授发表闭幕式讲话,宣布第五届中国情感计算大会在蓉城成都圆满落幕。这场汇聚 197 所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学术盛会,吸引近 600 名海内外学者共襄盛举,参会规模创历届之最,见证了中国情感计算领域的蓬勃活力与创新势能!大会同时宣布,2026 年第六届情感计算大会将由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大学联合承办 —— 继往开来,明年武汉见!

  、多方支持助力大会,共促领域发展本次大会得到了多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包括吉利汽车、京东科技、蜜度科技、微梦创科、科大讯飞、聆心智能、百度网讯、拓尔思信息、云孚科技等,为大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

标签: 情感解释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