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热点文章正文

“看一眼就支付”!AI眼镜能否成下一代计算平台入口?

新闻热点 2025年07月29日 14:39 4 aaron

  在本届大会上,各厂商携AI眼镜产品同台竞技,热闹非凡。阿里巴巴以完整产品形态亮相的夸克AI眼镜引发关注;Rokid Glasses AI眼镜向往来观众展示AI眼镜的便利性;中国电信天翼AI眼镜正式发布……而在现场,想要体验各家AI眼镜的参展观众也是众多,展区成为人潮最拥挤的地方,人们对于AI眼镜的热情不减。

  近年来,AI眼镜之风持续不断,从此前Ray-BanMeta销量超预期突破百万台,到小米、华为、联想等科技大厂接连上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AI眼镜正撕掉“极客玩具”标签,向医疗手术台、工厂车间等场景全面渗透。当硬件成本降低,行业从技术竞赛转向生态战争,这场百镜大战的核心战场已悄然转移。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此次人工智能大会集中发布3000余项前沿展品,覆盖大模型、AI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规模刷新历届纪录。

  其中,阿里巴巴自研AI眼镜——“哇哦Quark Glasses”眼镜吸引众多关注。据悉,阿里巴巴AI眼镜已完成研发,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布。该产品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具备通义千问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支持高德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

  据悉,该智能眼镜内置了完善的安全机制。在设备层面,基于支付宝业内首个智能眼镜的可信交互服务技术,通过TEE等技术在眼镜和手机端均构建了可信隐私沙盒,保护敏感数据不被攻击、篡改和滥用,证明“设备是本人”的。

  值得留意的是,6月17日,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灵伴科技”)就联合支付宝上线智能眼镜支付方案。灵伴科技研制的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内置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功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帮助用户便捷支付。

  据悉,未来双方还将进一步拓展更多便民生活服务。例如,驾车驶离停车场时快速“看一下”即可缴费;语音快速完成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等生活缴费;以及语音打车、点餐等出行相关支付场景,还可随时将用户的购买需求加入日程提醒。

  在WAIC H3馆D101展位,Rokid也以 “百闻不如一见” 为主题,通过Rokid Glasses直观展现了显示技术在AI交互中的核心价值。这款轻量化AI+AR智能眼镜,将AR显示、AI视觉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融入普通眼镜形态,让用户无需手持设备,仅凭语音即可完成信息查询、功能调用等操作。

  在现场,外国柜员戴着Rokid Glasses向观众用英语、俄语等与观众交流,提供咖啡点单服务,观众佩戴Rokid Glasses用中文与外国柜员交流实现了跨语言的无缝沟通。在点单结束后观众可以通过Rokid Glasses体验“看一下支付”功能。这种意想不到的支付方式,让不少观众露出惊讶的表情。

  事实上,近期以来,AI眼镜新品频发,且在功能和适用场景上不断迭代。在提词、拍摄、物体识别、实时翻译等功能基础上纷纷增加支付、直播等功能,以期更好融入日常生活。

  以小米为例,在6月“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AI眼镜是“随身的AI入口”。这款机身40克的AI眼镜除了支持拍摄、视频通话、直播、耳机、语音问答导航外,也具备扫码支付等功能。

  6月30日,乐相科技有限公司(大朋VR)预发布全新智能穿戴产品——DPVR AI Glasses,其被定义为“是智能助手,更是生活搭子”。DPVR AI Glasses基于百度智能云平台,整合了最新一代DeepSeek大模型技术打造智能交互能力。

  在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看来,AI眼镜行业发展现状与产品进展行业目前处于早期阶段,呈现出大量参与者涌入的热闹局面,虽然最终可能只有少数企业胜出,但早期的喧嚣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祝铭明认为,大公司虽已入局,但更多是基于现有产品讲故事,尚未实现真正突破,创业公司在当前阶段并无明显劣势,仍有机会与大厂同台竞争,关键在于专注自身产品打磨和迭代,不必过度关注竞争对手。

  在OpenAI与Deepseek等机构推动大模型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全行业对AI商业化落地的探索热情被彻底点燃。智能眼镜凭借其天然优势——作为人类视觉感知的延伸载体、既有的庞大用户群体基数,以及无缝衔接日常生活的使用场景,正迅速崛起为AI技术最具潜力的终端入口之一。

  在元宇宙与空间计算持续升温的2025年,AI眼镜凭借其“无感交互”特性,吸引了更多人从“低头操作”转向眼镜时代的“抬眼即得”。这一变革吸引了包括芯片巨头、光学龙头、电信服务商以及更多跨界玩家入局,共同争夺这个可能取代智能手机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入口。

  根据wellsenn XR的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达到350万台,同比增长230%,预计2026年将达到千万台。

  这一波热潮,线年,Meta与Ray-Ban联名款AI眼镜的横空出世,以全年200万台的销量里程碑,彻底激活了沉寂多年的智能眼镜赛道。这一现象级产品不仅验证了AI眼镜的商业可行性,更是推动行业前行——2024年末起,中国厂商快速形成响应,小米、华为等头部企业与Rokid、影目等创新公司同步发力,将技术迭代周期持续压缩。

  值得留意的是,科技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尤其是AI眼镜相关概念曾被市场多次热炒,但不少都转瞬即逝。

  根据VR陀螺数据,初代产品Ray-Ban Stories从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累计只售出30万副。业界观点认为,此后Ray-Ban Meta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首款销量突破百万级的AI眼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搭上了AI大模型浪潮的“顺风车”。

  有电子行业分析师对媒体表示,尽管AI眼镜在重量、续航、外观等硬件参数上各有差异,但最终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所搭载大模型的能力。目前,Rokid Glasses全面接入AI大模型,集成了通义千问、DeepSeek、豆包、智谱清言、纳米搜索等多个大模型;小米AI眼镜搭载了小米自研的MiLM大模型;雷鸟V3拍摄眼镜则使用通义千问独家定制大模型。

  不过,在当下大众的认知中,AI眼镜一度存在“重量、续航、性能”的不可能三角,因此渗透率提升困难。另外,不舒服、续航差等问题也频频被市场提及。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如何才能突围而出?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产品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跨端协同能力,实现与手机、PC的无缝衔接;二是场景化AI功能,比如实时翻译、导航叠加AR指引;三是佩戴舒适度,做到重量低于40g并配备自适应鼻托。

  他指出,未来有三大突破场景值得关注:工业维保领域,可通过AR实现远程专家指导维修;特殊教育领域,能辅助自闭症儿童行为引导;应急响应领域,可在火灾现场通过热成像叠加逃生路径规划。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则认为,AI眼镜核心挑战在于多方面,例如在产品体验方面,佩戴舒适度、续航能力、AI交互精准度需持续优化;在供应链稳定性上,精密制造与交付能力成为竞争关键;在生态竞争中,头部企业通过生态整合巩固优势,新入局者需差异化突围。

  未来,AI眼镜会呈现出如何的发展?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短期看“翻译+导航+会议”三大高频刚需能否在 1500 元以内跑通体验闭环;中长期看医疗、工业、教育三大垂直场景能否让 AI 眼镜从“手机配件”升级为“独立终端”。谁能同时把技术可用性、价格可触达、场景必要性这三个维度做到极致,谁就能在 2025-2026 年的“百镜大战”中率先突围。

标签: 国际新闻最新消息今天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