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个充满新奇与挑战的时代里,游戏成为了他们探索世界、释放天性的重要途...
2025-07-29 2 情感分析大师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社会现实——当女性遭遇侵害时,许多人宁愿相信“受害者有罪”,也不愿直面问题的根源。
每当有针对女性的暴力或性侵事件发生,总有类似“她为什么在深夜出门”“她一定收了男方的钱”“肯定是穿着太暴露”等谴责女性受害者的舆论出现,这些舆论反过来对受害女性造成了二度困扰和伤害。
5月6日,安徽芜湖的黄女士(化名)因为长期久坐办公,腰酸背痛,就在网上找了一家按摩店,想做个全身放松。
她选了一个174元的90分钟“全身调理套餐”,预约后打车十几公里到了这家叫“眯休堂新中式养生中医推拿馆”的店。
到了店里,黄女士才发现,给她按摩的是一位男技师,而且店里没有可选。虽然心里有点别扭,但想着毕竟是正规的中医推拿馆,而且大老远跑来了,就决定试试看。
但按着按着,他的手就开始往不该碰的地方摸,甚至碰到了她的下身隐私部位。黄女士当时心里不舒服,但还是劝自己:“可能只是不小心碰到,别把人想得太坏。”
然而,事情越来越离谱。男技师接着按她的小肚子,说她是“宫寒”,然后又按到胸部,说她“乳腺不通”。
接下来,他竟然直接用手捏她的,甚至还用嘴靠近她的胸部吹气,几乎要亲到她的皮肤。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小时,黄女士终于忍无可忍,大声质问:“你在干什么?!”
黄女士气得直接起身,要求见老板,并当场报警。警察赶到后,男技师还嘴硬,坚称自己是在“正规理疗”,是黄女士“无理取闹”。
事后,按摩店向黄女士道歉,承认技师“工作不严谨”,并暂停了他的工作。目前,警方已经立案调查。
事情被报道后,网上议论纷纷。令人意外的是,不少网友不仅不同情黄女士,反而指责她“自己选的男技师,怪谁?”
“责备受害者”思维往往会预设一个“完美的受害者”,其中一个后果是导致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1.“受害者有罪论”的惯性思维。人类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倾向于相信“坏事只会发生在做错事的人身上”。于是,当看到女性受害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寻找她的“问题”……仿佛只要受害者“完美无瑕”,悲剧就不会发生。这种思维让人心安,因为它暗示:“只要我不像她那样做,我就不会有事。”
2.社会对女性的隐性规训。长久以来,女性被教育要“自保”——“晚上别出门”“别穿太暴露”“别和陌生男人独处”……这些“善意提醒”看似保护,实则是一种变相的控制。他们把责任完全推给女性,却很少告诉男性:“不要侵犯他人。”于是,当侵害发生时,舆论的第一反应不是质问施害者,而是质问受害者:“你为什么不保护好自己?”
3.对“完美受害者”的苛求。社会对受害者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必须毫无瑕疵,不能有任何“可疑”行为,否则就会被质疑“动机不纯”。比如,黄女士选择了男技师,就被认为“默许了越界行为”。这种逻辑何其荒谬?难道一个人选择某种服务,就等于同意被侵犯吗?
当我们用放大镜审视受害者时,我们自己也成了压迫的一部分。目前,事情还在调查,希望法律能还黄女士一个公道。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每次类似事件发生,总有人先怪受害者?
标签: 情感分析大师
相关文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个充满新奇与挑战的时代里,游戏成为了他们探索世界、释放天性的重要途...
2025-07-29 2 情感分析大师
(文/威尼斯电影节报道组) 9月1日,威尼斯电影节第4天,备受瞩目的美国影片《大师》亮相主竞赛单元。影片通过心理学家和自己的研究对象兼...
2025-07-24 4 情感分析大师
马克斯·韦伯笔下理性化的科层制,本以专业化、制度化与非人格化管理为核心特征,旨在通过层级分工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然而这一源自工业文明的...
2025-07-24 3 情感分析大师
最近,AI 界又有大动作!DeepSeek 发布了 Prover-V2 模型,参数高达 6710 亿,很可能是去年 Prover-V1...
2025-07-14 4 情感分析大师
我们专注于劝退小三、分离第三者。凭借专业方法,从情感根源入手,帮你守护爱情,修复关系,让你摆脱困扰,重归甜蜜,重拾曾经的幸福与安宁。...
2025-07-14 4 情感分析大师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探讨亲密关系中的相处之道。情感专家沈奕斐以其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成为了许多人在情感困惑时的指路明...
2025-07-13 2 情感分析大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