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弘扬千年书院文化 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科学教育 2025年07月29日 03:21 3 aaron

  近年来,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扎根深厚的湖湘文化沃土,以传承弘扬千年书院文化为抓手,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让古老的岳麓书院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挖掘书院思政元素。学院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书院文化,瞄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特色研究方向,出版《善用“大思政课”的理与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湖湘文化探源》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为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

  打造教育教学品牌。学院组织编写出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案例》等案例集,推动建设相关数字化资源平台。联合兄弟高校马院、中小学开展“手拉手”备课,推动大中小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组织教研部教师前往兄弟高校开展思政课专题调研,与企业签订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对协议。

  开发校本思政课程。学院充分利用岳麓书院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面向全省高校和大学生的“大思政”课堂,构建每日一批学生研学、每月一次专家会讲、每年一次领导授课的“大思政课”体系。学生在岳麓书院的实景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从一副副楹联、一块块匾额中领悟“经世济民、扶危济困”的民生情怀。

  开展“移动”思政课堂。学院充分运用“移动”课堂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师生走出校园,在湖湘大地上的人文历史景点、红色教育基地讲授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富有亲和力的思政课堂。在岳麓山脚下,师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脉,弘扬经世致用学风;在韶山红色沃土上,师生集体朗诵《七律到韶山》,传承红色基因;在长沙新民学会旧址、湘区委员会旧址、雷锋纪念馆,教师为学生讲授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橘子洲头,师生集体朗诵《沁园春长沙》,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学院通过在红色场景中开展实地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打造启发式课堂。

  深化调研宣讲活动。思政课教师带队,组织学生赴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抗战胜利受降地怀化市芷江县等地开展调研宣讲活动,将思政课搬到田间地头,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在“半条被子的温暖” 专题陈列馆,学生重温红军与汝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走进故事主人公徐解秀家中,聆听红军故事;在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师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报国之志。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师生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体悟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山乡巨变”;在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高铁生产线等地,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课程建设成果斐然。学院思政课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大幅提高,“移动”思政课堂成为特色育人品牌,受到媒体多次推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孙子兵法”等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建设157门本科生、35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5项。

  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学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软实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廉政研究等优势特色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重要科研任务。

  理论宣传成绩突出。学院参与主创《社会主义“有点潮”》《新时代学习大会》等大型理论电视片,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学院博士生理论宣讲团深入农村、工厂、社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120多场次,反响热烈。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挖掘书院文化的时代价值,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标签: 理论科学教育研究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