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证据法学论丛 《民事证据法的启蒙》房保国 著

科学教育 2025年07月27日 03:51 1 aaron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出版专著《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护》《你有权保持沉默》,译著《宪法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合著《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诉讼法的理念与运作》,主编《刑事证据潜规则研究》《言词证据研究》《科学证据研究》《鉴定意见研究》《专家证人制度研究》。参著《证据法学研究》等10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

  证据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证据裁判主义是现代诉讼的基本原则。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而事实的认定则要靠证据来实现。

  本书第一章为经验法则,作者介绍了相关概念及其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并分析了其在适用中的问题和克服方法。第二章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作者在论述其概念的同时分析了这类事实在认定中的问题以及其和司法认知的关系。第三章介绍了推定,包括推定的概念、常见的推定、推定的适用和反驳。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民刑交叉案件,作者以案例作为引入,分别论述了此类案件的实体界定、审理顺序、证据互认、事实认定效力,以及如何从“民刑交叉”到“民刑协同”。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涉及自认的条件、种类、限制、能否反悔以及适用规则存在哪些问题。第六章探讨了举证时限的相关问题,包括举证时限的确定和延长等。第七章为证据的披露,即证据交换的相关问题。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探讨了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问题。第十章到第十二章涉及了具体问题,分别为如何运用证据打赢离婚案件、如何运用证据打赢交通事故案件、民间借贷中的证据规则,作者论述了上述三类案件中证据的特殊性,并结合案例提出了有效运用证据的方法。

  “辨证据真伪、铸法治基石”,是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的院训。在法学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证据法如同一座灯塔, 指引着学子们探索诉讼的奥秘,追寻正义的足迹。然而,证据法之深奥、规则之繁复,常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即便是对法律有一定了解的读者,也易在纷繁复杂的证据规则中迷失方向,亟需一

  本能够引领他们入门、启迪他们思考的书籍。书名“民事证据法的启蒙”,寓意深远。它不仅意味着对民事证据法知识的普及与启蒙,更代表着对民事证据研究的一次全新探索与入门引导。本书不拘泥于传统的学术框架,而是紧扣实践脉搏,针对民事诉讼中证据运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与解答。

  本书的撰写,秉持三个要求:一是通俗易懂,力求用平实的语言阐述深奥的证据法原理,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轻松读懂。二是结合实务,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读者在案例中领悟证据法的精髓。司法案例既是过去的经验, 也是现在的尺子,对于推进法律统一适用、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案例更加容易理解证据规则。三是针对热点,聚焦民事证据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独到见解, 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在内容编排上,本书既涵盖了证据法的基本理论,例如,经验法则、司法认知、推定、裁判的效力、自认、举证期限、证据交换、交叉询问、诚信原则、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又深入探讨了民事证据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常见的离婚案件、交通事故案件、民间借贷纠纷中的证据规则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本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实用性。

  本书对实践中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了澄清,例如,用“众所周知的事实”替代了外国的司法认知概念等,避免了全盘照搬外国证据法知识而可能导致的理解困惑。这种立足本土、注重实践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更加贴近我国民事诉讼的实际需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阐述证据法规则时,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艰涩深奥的术语,以及空洞的论述和枯燥的说教,在每章的首尾引用了名言、写了诗词,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证据法的精髓。

  “学海本无涯,尽从勤里得。”学习证据法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学生们付出艰辛的努力,进行持续的钻研。近几年,作者给本科生开设了民事证据法的选修课,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他们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更全面掌握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理与实务操作,为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本书能够成为学习民事证据法的启蒙之作,引领学生走进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法学天地,在证据法的海洋中遨游!

标签: 科学教育如何界定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