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解密“物理大厦”根基张朝阳对话理论物理学家汤大卫

科学教育 2025年07月24日 01:45 2 aaron

  近日,一场横跨经典与前沿的物理对话在搜狐创始人、物理学博士张朝阳与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汤大卫(David Tong)之间展开。这场近三小时的交流,带领大家穿越牛顿力学的历史长廊,深入量子场论的神秘世界,同时对飞机飞行原理、黑洞合并、地外生命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经典物理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基石,是本次对话的起点。汤大卫教授提到,他在剑桥的办公室能看到牛顿当年工作的地方,牛顿家门口那棵400年的苹果树仍在结果。鲜为人知的是,牛顿差点错过经典力学创立者的身份。17世纪,胡克、雷恩和哈雷在伦敦咖啡厅得出引力平方反比律,却无法解释行星椭圆轨道。而牛顿虽早已完成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却将成果尘封20年,直到哈雷拜访,这些理论才得以公布,实现物理学首次理论统一。张朝阳指出,牛顿第二定理是关键,它整合开普勒定律,揭示引力普适性。

  在流体力学方面,飞机起飞原理的讨论十分精彩。汤大卫教授称,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前,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曾让人们误以为飞机无法飞行,因为忽略粘性项后,理论上飞机无升力和阻力。1905年普朗特发现粘性项不可忽略,其产生的边界层内湍流和梯度效应叠加,使升力成为可能。张朝阳总结,很多人认为飞机升力源于机翼形状,实则粘性项才是核心,汤大卫教授对此深表赞同,并提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运动也可用流体力学描述,强调流体力学应与量子力学同样重要。

  电磁学发展堪称理论突破典范。14岁辍学的法拉第提出“场”概念,用力线描述电磁场,之后麦克斯韦整合方程,预言光速恒定,挑战伽利略相对论,为爱因斯坦相对论奠基。汤大卫教授表示,麦克斯韦方程组历经百年未变,仍是电磁学基石,4条方程加上洛伦兹力方程,可描述电磁场与电荷相互作用,相对论进一步阐述了洛伦兹力中电场与磁场项的转换关系。

  量子力学的诞生同样具有颠覆性。1925年海森堡在花粉热隔离期间开创量子力学框架,当时他不懂矩阵运算却写出矩阵力学,成为量子力学主流表述之一。今年7月29日是海森堡发表论文百年纪念日,汤大卫教授认为其论文更具奠基意义。张朝阳也指出,量子力学精髓是离散性,即束缚态的分立能级,而非一些出圈词汇。

  量子场论发展历程同样艰难。汤大卫教授介绍,该领域曾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处理场间无穷大相互作用,这一困境曾让玻尔想推翻能量守恒定律,海森堡考虑打破空间连续性,直到二战后才被新一代理论学家攻克;二是缪子的反常磁矩问题,去年科学家借助大型计算机进行格点量子色动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在小数点后第9位仍完美吻合。

  谈及广义相对论,汤大卫教授认为任一时空点小邻域可近似为平直时空,张朝阳补充可近似为匀加速时空,二者观点均源于等效原理。汤大卫教授强调,广义相对论创新之处在于相邻点加速度可能不同,无法全局调整将引力变为加速度。

  2015年引力波的发现被汤大卫教授视为本世纪最伟大科学突破之一,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源于两个约30倍太阳质量黑洞的合并。他指出,黑洞合并需数十亿年,靠引力波消耗能量,该过程可解释部分黑洞成因,但发现数百倍太阳质量黑洞或远小于太阳质量黑洞,将预示新物理规律。

  关于地外生命是否存在,汤大卫教授称多数物理学家从概率角度认为宇宙中应有外星生命,因为银河系有百亿颗恒星,全宇宙有千亿个星系,类太阳系结构普遍存在;而生物学家则认为生命形成需一连串低概率巧合事件,持反对意见。张朝阳补充,计算生命存在概率需假定宇宙大尺度均匀,像“流体”一样连贯,地球有生命意味着其他星球可能也有,但这种均匀性只在百万光年尺度体现,所以外星生命与我们距离遥远,二人一致认为外星人或UFO抵达地球可能性微乎其微。

  基础科学推广的意义是什么?做科普的动机是什么?汤大卫教授的讲义因清晰易懂在个人网站上收获百万点击量,对此他笑称自己没特意运营,“我整理讲义20年,只是想让学生有更多免费资源,没想到成了科普内容。”但他强调,分享讲义与教学物理存在本质区别,科普比教学更具挑战性,因为科普必须使用比喻,有的比喻很准确,有的不尽如人意,而物理是数学的语言。

  同时,汤大卫还以霍金为例进一步阐述,物理需要用硬核方程式解释。他指出,“霍金在《时间简史》里放了一个公式E=MC²,有人警告这会让销量减半,但他坚持了,结果成了畅销书。”

  “科普不必回避公式和深度。”张朝阳的观点直指核心,他主张科学的本质是数学与计算的结合,而非“薛定谔的猫”式的玄学解读,科学教育必须注入严谨的数学思维。(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25巨量引擎母婴行业白皮书》发布:育无定式,在抖音读懂爱的万千主张 CBNData报告

  家有“胖宝宝”是富态还是健康隐患?“暴食”或是基因突变作祟!未来罹患“三高”、痛风风险极高

标签: 科学教育包括什么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