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热点文章正文

窦文涛不曾退场

新闻热点 2025年07月18日 20:18 1 aaron

  在节目的预告海报上,星球和星辰相聚为系,地面激荡层层涟漪,窦文涛背对世界而坐,看不清神色,只瞧得见侧脸。

  只从海报便可窥见《圆桌派》第八季不同于往季的热闹,思辨的孤寂引出了新一季的slogan:思享宇宙 无尽回环。

  他依旧身着自在得体的休闲装、梳着三七分头、戴着黑框眼镜,透露出民国时期的文人气息,又夹杂几分市井的精明感。

  从《锵锵三人行》到《圆桌派》,窦文涛“抛头露面”数载,却很少做主人公。他更愿意做好奇的提问者、耐心的倾听者,又或是争论的调停者、聊天的倡导者。

  河北盛产主持人,从国内第一位男播音员赵忠祥,到播出零失误的“央视铁肩”邢质斌,再到新任“国脸”康辉……一代代“主持天团”从河北走出,闻名于全国。

  1967年,窦文涛出生在河北,距离普通话标准音主要采集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500公里开外的石家庄市。

  和在水泵厂做了一辈子工程师,只是低头干活的父亲一样,窦文涛性格腼腆,最早他没想过当主持人,小学五年一直操着一口土话,甚至有点结巴。

  这才有了日后他在《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上讲了许多次的惨痛记忆:没上台前,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上去一紧张,死活想不起来,大脑一缺氧,“哗”地尿在了台上。

  即便他后来重整旗鼓,代表学校拿了奖,但在那些或拧巴或通透,或坦诚或狡黠的面具下,始终保留敏感的自留地。

  那是中国文艺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美术、音乐、电影、戏剧以及文学等各个领域,几乎同时涌现出一股探索、创新的潮流。

  这场文化热同样席卷武大,校长刘道玉率先摸索出学分制、双学位、转学制等一系列先进制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让这股自由浪漫的校风滋养无数武大学子。

  后来窦文涛说,我对武大剩下的回忆,就只有风景。就像电影残留的胶片,主角淡出,影像剥落,只留下了背景:湖、山、树、樱花、那一场雪、看电影的地方、小酒馆……

  初夏时节,沿着樱花大道走至尽头,满目映入浓郁绿意之余,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喧嚣斑斓中显得格外沉稳。1983年,武汉大学新闻系正式成立,与世界同频。

  但对于窦文涛而言,在武大读新闻则是“曲线救国”。从小立志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他,认为当作家主要得有见识,多体验生活。

  他在这里读到索尔兹伯里、法拉奇,直到读到那篇《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新闻理想就此生根发芽。

  大三那年,即便语言不通、举目无亲,他还是跑去广东电视台实习,结果居无定所,只能在台里打地铺。

  时间来到1986年,改革春风吹拂下,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一改传统广播的录播节目方式,采用以直播、主持人、大板块、听众参与、滚动播出的广播新模式,真正做到和听众“说话”。

  彼时的广东广播电台不甘落后,准备筹备直播形式的新闻台,窦文涛也因此完成了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时代切换。

  对此,窦文涛回忆道:“我刚好赶在中国广播改革新陈代谢的一个时间点上。广播由过去多少年的录音播出,进入一个直播的新时代。”

  从婚姻情感节目《家庭咏叹调》到无缝对接的《新闻评论》《深夜来电》,窦文涛在广东广播电台度过了七年光阴,积累了上千个小时无稿直播经验,催生了题为《电话讨论节目的主持人实践》的文章。

  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窦文涛可能没法猜到,一年后,自己将获得中国首届授予“节目主持人”的最高殊荣——“金线岁。

  窦文涛似乎和“偶然”特别有缘,小学时期偶然上台演讲,大学偶然读了新闻系,工作中偶然成为主持人……在数不清的偶然中,窦文涛迎来了命运的必然。

  《锵锵三人行》从社会热点话题聊起,发散到生活琐事,再到道德层面讨论,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辨析事理于一身。

  它聊文化、聊影视、聊历史,直指社会现实,但也讲段子、抖包袱、聊八卦,提供多元视角,捍卫每一个人说话的权利。

  大概窦文涛也从未想到,《锵锵三人行》这一聊,就聊了18年,成为国内最长寿的访谈节目之一,开启了中国电视“说人话”的时代。

  在节目里,窦文涛总是“伏低做小”,永远不让话落在地上,永远顾全每个人的观点,永远尊重每一个嘉宾;

  用窦文涛自己的话来形容《锵锵三人行》就是:“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

  娱乐至死,综艺泛滥,访谈节目越来越难做,王牌访谈类脱口秀节目接连落幕。《超级访问》和《康熙来了》两档现象级节目同时停播,《非常静距离》和《鲁豫有约》不断转换播出平台,早已不如当年风光。

  《圆桌派》基本脱胎于《锵锵三人行》,仍然是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群熟悉的老朋友,延续其率真的底色。

  虽然底子相似,但观众还是能看出许多不同。《锵锵三人行》是电视访谈节目,每周一到周五晚在凤凰卫视上播出;

  从话题来看,《圆桌派》前几季尚可东拉西扯,绕着弯子讲真话,后几季则几乎不谈时事新闻、话题安全谨慎,挑不出毛病。

  互联网时代,网综层出不穷,但《圆桌派》系列口碑一直很好,不同季数豆瓣评分均在9分左右,可以说是当前市面上屈指可数的文化谈话类节目。窦文涛和嘉宾以轻松散漫的聊天展开,侧重于观点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即便是窦文涛,也不是没有过争议。他一度因观点不鲜明而被网友诟病,甚至因被误解而招致网络攻击。

  《锵锵三人行》时期,嘉宾郑沛芳在博客发表文章,自曝曾因不接受“潜规则”而事业受挫,负责凤凰卫视大陆区广告事务的总监曾经通过窦文涛半夜传话,意指窦文涛有拉皮条之嫌。

  他的私生活也被一再讨论,前脚被拍与王菲在新加坡约会,后脚又与俞飞鸿在公开场合举止亲密,一边高举“不婚主义”旗帜,另一边将其归因于初恋创伤……

  的确,窦文涛总是插科打诨、嘻嘻哈哈,他不完美,但足够真实。他的性格更深处,严肃被圆滑包裹,认真被装傻覆盖,不显山露水,不锋芒毕露,如同他所主持的节目一样。

  “窦文涛说人话、鬼话,但不说神话。窦文涛说生活正确的话,但不说政治正确的话。窦文涛说讨好的话,但不说卖乖的话。”

  在接受《芭莎男士》采访时,窦文涛戏称幸运数字是三,早年成名节目是《锵锵三人行》,这些年窦文涛又聊到了互联网上,《锵锵行天下》已经播了三季。

  除了《锵锵台湾行》,窦文涛还做过《明星三人行》(《锵锵三人行》周末版)《锵锵五环行》等在《锵锵三人行》基础上策划出来的节目。

  《圆桌派》同样如此,以“派”延伸,窦文涛做出了《圆桌武侠派》《圆桌女生派》《圆桌讲究派》《圆桌时光派》《圆桌新春派》《圆桌什锦派》等节目。

  从闭门造车的少儿电台,到面向大众的电台直播,再到家喻户晓的“窦式主持风格”,窦文涛用务虚对抗务实,把聊天聊出“治愈力”和“价值感”。

  窦文涛和他的节目更像是鲍曼口中“温暖的圈子”,通过提供稳定、准确、亲切的内容,让人认识社会,观照自我,并慢慢寻回一点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窦文涛依旧“圆滑”,在深圳的桌友见面会,他亲自策划、随机挑选现场观众,举办了一场素人版圆桌会;在武汉大学校庆,他全程脱稿,自谦自嘲,赢得阵阵掌声。

  窦文涛依旧“龟毛”,《圆桌派》的策划、监制、导演和后期总是亲力亲为,连圆桌尺寸、打光效果、香炉燃香的速度都要反复修改,绝不抓大放小;《锵锵行天下》第三季里,他自编、自导、自演、自剪辑、自校对,日夜不停的剪片,长达180天的高速运转。

  20周年或许是个坎,《锵锵三人行》没能迈过去,凤凰卫视又回到原点,但窦文涛还在策划新节目,不曾退场。

标签: 时事新闻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