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热点文章正文

丹麦光速滑跪特朗普又赢了格陵兰现在已经被美军部分统治了

新闻热点 2025年07月16日 03:25 3 aaron

  提出要“买下格陵兰”时,全世界都将其当作不切实际的笑话。丹麦首相当时还冷嘲热讽,称那不过是“荒谬至极的幻想”。

  议会高票通过的协议中,美军获得了在格陵兰自由进出、设立基地、存储装备、驻扎部队的全权,并享有刑事豁免权——这意味着,即使美军人员在当地违法犯罪,丹麦与格陵兰的司法体系也无法介入,一切交由美国军事法庭自行审理。

  根据协定,在格陵兰岛进行的67%以上的政策决策,需要事前通报美军驻地指挥部;而涉及港口改造、土地征用等重大项目,美方更是拥有最终否决权。

  这一切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主权让渡,却又不触碰正式主权的名义外壳,可谓精巧而高效的制度化兼并。

  与其说是主动出卖,不如说是被现实裹挟。美国在协议达成前向丹麦施加多重压力,尤其是经济层面:美国宣布将对丹麦出口的风力发电设备征收25%的关税,若成真,将严重打击丹麦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绿色能源产业。

  作为北约成员国,丹麦长期依赖美国安全保障。从冷战时期图勒基地设立,到近年来美军加强波罗的海部署,丹麦的防务战略实际上早已深度捆绑在美国全球部署体系内。

  自治政府多次发声,谴责丹麦政府在未征询岛内民意的情况下擅自签署协议,并警告格陵兰正逐步丧失自身治理权。

  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公开批评丹麦“背弃欧洲防线”,法国外长在欧盟会议上发言抨击丹麦“解构欧洲边界”。

  然而,除了法国之外,德国仅表达“谨慎关注”,比利时、芬兰则选择回避。欧盟方面虽发表声明“深切担忧”,但没有提出任何遏制性措施。

  欧洲在格陵兰事件中的表现,实际上揭示了其在安全事务上对美国的依赖已深到根本无法动摇的程度——一边高喊战略自主,一边看着美国接管自己的地缘门槛却无动于衷。

  它所展现的,并不是传统军事强权式的领土扩张,而是更加隐蔽、更具制度合法性的“协议主导型兼并”。

  美国通过条约、军事合作、资源利益交换等机制,实现在无需派兵打仗的前提下,对关键区域形成长效控制。

  俄罗斯在北极部署的军事力量正在被美方包围,尤其是图勒基地的反导系统改造、极地雷达网络部署,直接威胁到俄方北方舰队的作战自由。

  而中国则面临北极航道的战略压缩——中资参与的格陵兰深水港项目被暂停,科研船靠泊许可被拒次数激增,北极航线运营成本大幅上升。

  从中东港口到南太岛国,从非洲资源区到北极门户,只要协议条款得当,美国就能“和平占领”——不以战火摧毁城市,却用条文剥夺主权。

  当协议可以代替武力,当控制可以不动声色地发生,我们还剩多少手段去守护真正意义上的“主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最近的新闻热点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