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日湘西讯(凤凰融媒记者 肖昕翔 张程前 徐智滔) 5月1日,凤凰县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
2025-07-18 0 凤凰新闻头条新闻
早餐照片是自恋型互联网的原始文本,其他人未必会对其中的内容感兴趣,但发布者却觉得有必要,甚至有责任,将其公开,让所有网友都能看到。在 Twitter 和 Instagram 的早期,我们会上传自己某天早上吃的东西,当时这感觉很新奇:突然之间,你可以和一群等待的陌生人分享你生活中最平凡的时刻,他们可能只是很高兴看到这些。从某种程度上说,早餐照片代表了社交媒体的乌托邦梦想:数十亿普通人可以几乎不加任何干预地将他们生活的片段——他们的饭菜、他们的宠物、他们洗澡时的想法——发布到互联网上,它不仅会变成引人入胜且至关重要的东西,成为来自底层的现实动态记录。发布帖子并与他人的帖子互动,就是参与一个盛大的计划,该计划重视业余性、平庸性和某种基于内容的精英管理制度: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很有趣,甚至会迅速传播,只要你以正确的方式发布。
然而,最近我发现自己开始怀念早餐照片以及网络上类似的内容。现在似乎没有那么多人会随意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事实上,这样做已经没什么意义了,甚至有点难以置信以前有过。社交媒体诞生十五年多以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一大批追求高预算润色的网红和创作者;头条新闻宣扬着国际战争的最新恐怖;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及迎合用户根深蒂固的恐惧、或多或少受到平台自身认可的无节制的恶意攻击和注意力种植。在这个领域,日常琐事已经没有那么重要的地位了。因此,很多人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发帖了。最近,我看到一位住在华盛顿特区的调酒师朋友在一个工作日的早上在她的Instagram快拍上发布了几张欢快的照。后来我注意到那些帖子不见了——她删掉了。“有时候,世界上发生这么多事,我就会担心自己发这种东西会显得不敏感,”她后来解释道。“我会很在意。”
这种巨变背后隐藏着代际因素:在社交媒体上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正步入中年,或许在生活中寻求更多隐私;一旦你有了伴侣和孩子,安定下来,或许就不会那么明显地在网上展现自己的个性了。“我认为人们普遍对过度分享更加谨慎,这或许是对十年前我们分享内容的有益且健康的矫正,”我认识的一位三十多岁的律师艾玛赫尔丝告诉我。但在与数十人聊起他们现在的发帖习惯时,许多Z世代及更年轻的用户表示,他们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到反感。他们也正受着发帖倦怠的困扰。
24岁的卡妮卡梅赫拉说:“我感觉我们这代人现在都有点像偷窥者,” 只会刷内容却不发帖。她还说:“大家不想被别人审视,” 就算发了帖,也“会有种暴露后的不安感”。
17岁的塔里克贝卡雷维奇表示,他和朋友们从未经历过社交媒体随意分享的时代,现在他们还在琢磨怎么排列Instagram上的轮播图。“说实话,我根本无法想象拍一张早餐的照片发出去。顶多放在‘照片垃圾堆’的第六张吧,” 贝卡雷维奇说。(他心中理想的“照片垃圾堆”组合公式是:“一张单人照,一张和朋友的合照以证明自己有社交生活,再加点好看的风景、食物,或者最好是能体现某个独特爱好的照片。”)他还说,就连朋友们的私人账号,“也是精心打理过的,只为显得随意,而非真的随意。”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对发帖的基准期望一再提高。匆匆而过的推文被精心构图的Instagram照片所取代,而Instagram照片又被TikTok短片所取代,后者越来越追求电视般的制作价值。网红和品牌账号有能力适应更高的标准,投资环形灯和手机支架,而我们其他人则在iPhone相机应用程序上苦苦挣扎。音乐家兼网络艺术家曼巴特利特(Man Bartlett)是20世纪初他所谓的“生活直播”(lifecasting)的先驱。在2011年的一件行为艺术作品中,他在港务局巴士总站待了24小时,实时发布他遇到的人的推文,并向他的在线观众征集旅行故事。但他告诉我,创作精心制作的内容和培养准社会关系的压力变得“有害且令人作呕”。他继续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内容变成了视频,我个人根本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视频这种媒介上。”如今,他的主要作品是在新兴平台Bluesky上发布有关他的音乐项目的简短帖子。
过去几年,社交媒体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和复杂,新平台不断涌现和衰落,用户流失现象也随之而来。正如有人所说:“我没有耐心再去学Discord、Bluesky之类的新应用。” 许多人抱怨自己一直在与科技抗争。社交媒体的设计不鼓励随意发帖,其指标让用户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而感到自卑,算法信息流会优先显示那些持续发帖的热门账户——这些账户的内容并非平凡的瞬间,而是评论、挑衅和自我推销。佐治亚大学的学生本顿威廉姆斯告诉我:“现在没人能在信息流中看到朋友的帖子,所以这甚至算不上生活更新了。” 独立音乐人凯勒弗莱明总结了她的沮丧:“算法从来都对我们不利。” 我们的信息流过去常常会发现未被发现的精彩内容;现在只有知名账户才能获得奖励。如果连朋友都能看到我们发布的内容都无法保证,那我们还有啥动力继续发帖呢?即使发帖,我们也时刻意识到需要取悦算法,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发帖总是有被人看不起的风险。如今,它还越来越有可能被淹没,或者更糟的是,显得格格不入。在2020年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期间,许多个人用户和企业账户都不愿发布任何与行动主义无关的内容。如今,随着以色列在加沙的战争以及特朗普总统动员ICE(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打击移民等事件的发生,这种感觉又回来了。“全球危机与个人动态之间的反差如此鲜明,以至于造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冲击,”一家传播机构的创始人阿里莫兰告诉我。莫兰继续说道,“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声明,发布一些与此无关的内容也是一种声明。感觉这样做并不对。” 彻底退出,在私人群聊或短信中分享个人想法或图片,可能会感觉更安全。因此,更广泛的互联网略微减少了其赖以生存的平凡事物。
“Google Zero”这个短语用来描述一个假设的未来互联网,在这个互联网中,搜索引擎不再为其他网站带来流量,因为它们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自己生成查询的答案。我们可能也会走向类似“Posting Zero”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普通人——非专业化、非商品化、未经雕琢的大众——会停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东西,因为他们厌倦了噪音、摩擦和曝光。Posting Zero 意味着社交媒体的终结,因为它曾经被概念化为任何事物,即任何经历的人创造的世界实时记录。但正是普通人的存在让社交媒体值得关注。在他们之后,就像曾经繁忙的海滩上的碎屑一样,只会有枯燥的企业营销、人工智能生成的垃圾,以及渴望骗子的垃圾,他们试图将越来越少的偷窥者群体货币化。
不过,目前仍有一些发帖者仅仅因为热爱这项游戏而坚持发帖。Doubleday(我最新著作的出版商)的宣传总监迈克尔戈德史密斯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很钦佩他在 Twitter(现为 X)上持续向不到两千名粉丝随意发帖。戈德史密斯最近在一篇插图中沉思:“如果狗可以吸烟,他们会用两只爪子夹着香烟,还是用一只爪子夹着香烟,夹在两个指甲之间。”这篇帖子没有得到一个赞。我问他为什么坚持下去。“这只是起到了宣泄的作用,把我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到另一个容器里,”他告诉我,并补充道,“我不在乎我发了三十次帖子,得到两个赞还是一个赞——总有下一篇帖子。”♦
作者凯尔查卡 (Kyle Chayka)是《纽约客》的特约撰稿人。他的专栏“无限滚动”探讨了塑造互联网的人物和平台。他的著作包括《过滤世界:算法如何扁平化文化》。
标签: 凤凰新闻头条新闻
相关文章
红网时刻新闻5月2日湘西讯(凤凰融媒记者 肖昕翔 张程前 徐智滔) 5月1日,凤凰县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
2025-07-18 0 凤凰新闻头条新闻
北京时间2025年7月15日下午,“快准之夜IBO职业拳王争霸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重召开。M23战队正式宣布,徐灿将于8月15日,在...
2025-07-16 4 凤凰新闻头条新闻
”近日,湘西州凤凰县麻冲乡高通村党支部书记给县委第三巡察组打电线月,凤凰县开展第二轮巡察工作,3个巡察组对9个单位及相关帮扶联系村党组...
2025-07-16 1 凤凰新闻头条新闻
(通讯员 凤纪轩 记者 王义正)近日,凤凰县新任科级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在凤凰县委党校举办。凤凰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谢军出席...
2025-07-16 2 凤凰新闻头条新闻
备受考生关注的2025年安徽高招录取工作已于7月8日开始,录取工作将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依次推进。通常,在各批次开始投档之后就可以陆续...
2025-07-16 1 凤凰新闻头条新闻
金砖国家外长会议2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在会议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王毅表示,当前单边与多边的...
2025-07-15 1 凤凰新闻头条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