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 》(简称“健康素养66条” ,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
2025-07-14 0 生活健康常识
最近,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个别“网红医生”把健康科普当作牟利工具,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人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如此乱象,令人忧虑。
在互联网健康科普大潮中,医务人员从诊室走向网络,把健康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值得肯定。然而,少数医生“夹带私货”,其本质是利用专业资质牟取不当利益,严重违反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事实上,健康科普一旦与商业利益挂钩,不仅会损害医疗行业的公信力,而且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加大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行为的约束,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上海、四川等地相继发布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旨在规范医生科普行为、消除健康科普乱象。例如,上海禁止以健康科普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广告类信息,或对以上商品进行直播带货等不当牟利行为;四川禁止将单位、个人自媒体账号委托、外包、转包无资质的企业或个人负责内容运营。这既是对医务人员科普行为的规范,更是对人民生命健康的负责。
医务人员是健康科普的主力军,也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力量。为医务人员设立“红绿灯”,目的是维护健康科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让健康科普更“靠谱”。推动健康科普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创作更多高质量的健康科普作品。例如,上海市为了调动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的积极性,作出将健康科普纳入高级职称评审指标、设立健康科普专项、推出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等制度性安排。通过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让用心做科普的医务人员获得应有的回报,从而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作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健康科普和临床工作同等重要。一个医生再努力,一天的手术量和门诊量也是有限的,但健康科普的影响力无远弗届。做一台手术只能一人受益,做一场科普活动却能让千万人受益。健康科普是面向大众的传播,不能“唯流量”,也不能“没流量”。医务人员做科普,不应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而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深奥的医学知识,避免过度专业化、学术化。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应集专业性、实用性、趣味性、人情味于一体,既有“最靠谱的观点”,也有“最有趣的灵魂”,亦庄亦谐,雅俗共赏。
如果说优质健康科普是“一股清流”,虚假健康科普就是“污泥浊水”。净化健康科普环境,既要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也要对伪专家“重拳出击”。眼下,一些穿着白大褂的冒牌专家,打着健康科普的旗号,大谈保健养生、减肥增高、癌症治疗等话题,变相推销医药产品,误导欺骗群众。有关部门应联合执法“亮剑”,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让不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生命不是儿戏。健康科普关乎人民生命健康,不容野蛮生长。健康科普要“靠谱”,不能“离谱”。期待广大医务人员坚守科学和道德底线,推出更多“跨界出圈”的优质健康科普作品,共同营造清朗的互联网健康科普环境。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ENGLISH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标签: 生活健康常识
相关文章
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 》(简称“健康素养66条” ,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
2025-07-14 0 生活健康常识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你是否思考过如何更好地守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兰考县最近开展的“送健康进学校”文明实践活动,正是助力学生们关注健康的...
2025-07-13 2 生活健康常识
(通讯员 陈琼 李少午)在国家积极倡导健康管理年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师生健康意识,丰富健康知识储备,4月11日下午,张家界学院工会...
2025-07-13 3 生活健康常识
男性保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现在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强,人们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你对男性健康的知识了解多少呢?你对男性...
2025-07-12 2 生活健康常识
在如今的社会,癌症早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大威胁。根据数据显示,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许多人却对癌症的预防和早期筛查缺乏认知。那么,...
2025-07-12 2 生活健康常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