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苏州在全国地市级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评价中位列第一

科学教育 2025年07月14日 09:23 1 aaron

  近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25全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彭斌柏、职业院校发展处处长任占营,中国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布和等出席会议。

  会议发布《2025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合规性专项工作评价报告》,由苏州市教育局牵头编制、苏州市职业大学承担编写的《2024年度苏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在全国428个地市级(含部分县级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评价中位列第1名,苏州作为唯一的设区市代表在会上进行年报编制工作经验分享,详细介绍了苏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编制的创新模式。

  长期以来,苏州市教育局积极履行责任担当,把年报编制、发布作为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2024年度苏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用翔实的统计数据和丰富的典型案例,回顾了一年来苏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状况和特色亮点,这份凝聚着实践智慧的质量报告,不仅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范式,更让社会各界透过数据与案例,看见苏州“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苏州职教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关于职业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决策部署,加速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建立以职教本科为引领、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教育为基础的纵向贯通培养模式,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为“苏州智造”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苏州将职业教育深度嵌入产业发展脉络形成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的生态圈和“教育链对接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增强院校布局合理性:围绕苏州市产业和经济开发区分布,按照“学校对接开发区,专业对接产业”的基本思路,在全省率先开展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目前全市建有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56所,在校生25万余人。建设以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为主的职业教育集聚发展区——苏州国际教育园,每年向产业输送高技术技能人才2.7万余人。3所高职院校获批国家“双高”建设单位,6所获批省“双高”建设单位;9所中职学校获批省“双优计划”建设单位,4所获批省“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提升专业产业匹配度: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常态化跟踪机制,引导职业院校紧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以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紧缺方向,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近三年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等专业169个,停招化工机械等专业91个,建成“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等5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目前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布点已覆盖14个专业大类、36个专业类,国家级、省级认定的各类专业群121个,职业院校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95%以上。

  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苏州市职业大学牵头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校地联合成立理事会并实体化运行,首批10所院校8门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完成4项人才标准制定。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太仓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入选2024年新设国家级试点,苏州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批获评国家级联合体的城市。在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等方向重点布局,由行业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牵头建设优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家,校企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20个、产业(企业)学院97个。先进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43家企业获评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亨通集团成为首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打通人才培养断头路:整合中职、高职、本科层次教育资源,通过“3+3”“3+4”“4+0”“5+2”等中高(本)一体化培养试点项目,有效解决职业院校学生上升通道不畅的痛点问题,牵头获批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100多项。依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苏办学单位,探索实践“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每年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超8千人,中职学生通过职教高考、五年一贯制和贯通培养等多种途径实现升学的比例超80%。

  搭建职普融通立交桥: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横向融通”协同育人,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为更多高中阶段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机会,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入学一年后,选择入读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比例大体相当。建设49个省级职业体验中心和54个市级职业体验中心,与中小学合作开发职业体验课程,通过综合实践、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职业启蒙与职业认知教育,每年开展各类活动超500场,辐射影响超20万人次。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江苏省苏州中学校试点职普融通“双高”合作,联合成立少年工程院,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联合开展伟长计划技术技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畅通技能人才就业路:坚持把技能作为职教学子就业的最强竞争力,苏州职业学校在2025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47金,位列全省第一,继2024年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14金后,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联合发改、工信、科技、人社等部门,发布人才供需清单,在职业院校推广“职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铺就“职涯+企业”校企合作道路、打造“职涯+就业”智能化服务模式,为学生生涯教育设计系统化、专业化、数字化整体方案。每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6万名以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5%。

  苏州推动国际职业教育优秀经验模式本土化实践,在全国率先将人才培养“标准化”模式引入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标准化+职业教育”工程建设。

  推广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推动中德“双元制”以及中英“现代学徒制”等特色学徒制的本土化实践,与知名跨国企业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能解决产业市场问题的高质量人才。规划建设总面积30万平方米,投资20亿元的“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将于年底投入运营,成为集职业人才培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评价、师资能力培训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等为一体的产教发展综合体。依托与企业共建专业工人培训中心(DAWT)、AHK学院等平台,累计为各类企业输送万余名高技能人才。通过双元制培训中心等平台载体,推动7个AHK职业工种纳入省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目录,通过“企—校—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苏州特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跨区域输出。

  推动职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发了《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规范》《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规范》《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徒管理规范》等9项地方标准。《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成为全国首个双元制育人的省级地方标准。《校企合作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指南》通过全国教育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43)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初审。

  推进内涵式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职业院校配合苏州企业“走出去”办学,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办学、研发机构,招收境外留学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合作开发的电气设备装调、机械测量技术与SPC等50余个课程标准被德国、英国、奥地利、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境)外采用。苏州市职业大学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教育厅共同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成立“郑和学院”,为巴基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本土技能人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中刚地方农业远程科教服务中心(郑和中心)开展“精准订单式”培养。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定制化”:全市职业院校与区域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建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等合作育人项目400多个,立项现代学徒制示范项目209个,其中教育部试点项目3个。除升学和创业的学生外,每年有80%以上的学生选择在校企合作企业实习或就业。围绕企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全市职业院校面向企业员工、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训,年平均培训人数超60万人次。

  突出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双提升目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教师进企业实践活动。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双师型”教师联合培养培训机制,建成“固定岗+流动岗”、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兼顾的专业教学团队,获批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7个,职业学校各层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以上。引入各行业领军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入校担任教学名师,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让教育者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实现技术成果转化“高质量”: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创新药物、纳米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教育部机械行业精密制造及智能化产教协同创新中心、中德精密机械部件设计制造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共性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30余个,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近三年,全市职业院校累计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近400余项,转化300余项,转化率超85%,累计技术服务到账金额近7000万元。“中小功率光伏逆变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低温高性能等离子体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多项紧贴产业需求的技术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形成了技术成果创造、转移、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当千年工匠精神遇见现代职教体系,苏州正书写着产教城深度融合的时代新篇。从“苏州制造”到“苏州智造”,从“校门对接厂门”到“教育赋能城市”,从传统技艺到数字经济,苏州职业教育始终与城市发展同向同行,不仅培养着支撑产业升级的能工巧匠,更构建着“人人出彩、城教共生”的教育新生态,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改革提供了生动样本。在这里,每所院校都是产业创新的技术引擎,每间教室都是大国工匠的成长摇篮,每个年轻人都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职教力量。

  苏州市教育局地址:苏州市公园路198号邮政编码:215006网站支持IPV6总机号码(工作日 上午9:00-11:30,下午1:00-5:00)

  主办单位:苏州市教育局管理:苏州市教育局信息处维护:苏州教育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3205000034网站地图

标签: 科学教育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