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从艺术课渗透到每一门学科。美育不是学生成长的“点缀”,而是教育的底色,如同水和空气滋养学生的身心。...
2025-07-13 0 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艺术是时代的表现,“红色”作品是有温度的历史,艺术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芦溪中学本期思政课以“艺术 + 思政”的形式开展,让学生深刻感受了先辈们在抗战时期前赴后继、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艺术 + 思政”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潮”起来,成为青年人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精神营养餐”。
音乐老师孙巧莉用一首进行曲体裁的《保卫黄河》,形象地表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风起云涌、前赴后继奔赴抗日斗争最前线的动人景象。作品开始是齐唱,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接着转入二部轮唱,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游击健儿在不断出击、奇袭,紧接又变成三部轮唱,并加进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使气氛更加紧张热烈,表现了各路抗日英雄驰骋疆场,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强大气势。
不论是在抗日前线还是在敌人后方,不论是在万山丛中还是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人民解放的巨浪,犹如黄河怒涛的咆哮,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新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艺术思政课通过审美化表达和情感化浸润,破解了传统思政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共鸣”的痛点。用美术展现的形式以其直观性、感染力成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让抽象理论具象化、历史记忆鲜活化、家国情怀可视化,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美术老师乔凯以美启真,通过《开国大典》《新文化运动》等经典美术作品的视觉语言,直观传递革命精神、家国情怀与社会理想,让抽象理论具象化;通过《狼牙山五壮士》等作品,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艺术语言将思政教育转化为可视化的民族记忆,让青少年在审美体验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有型的武器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国侵略,无形的武器如“文章、音乐、绘画”武装了人们的思想。艺术家用到了中国画、油画和雕塑再现了人们曾经的苦难和斗争,铭记中国革命历史。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尹家兵强调,艺术、美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艺术思政课堂要融合历史、文学与艺术,借重温艺术大师人生,探寻传承创新中的爱国精神。绘画等艺术形式是无声却有力的武器,能武装思想、鼓舞民族自强,如新兴木刻在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和平年代,“呐喊” 精神依然激励青少年奋发。我们不能忘却历史,要珍惜幸福,做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 。
在芦溪中学,我们积极推动艺术与思政的深度融合,打造特色艺术思政课堂。以美育德,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以艺润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我校将持续深耕创新,引领芦溪中学子在艺术思政滋养下,成长为德艺兼修、心怀家国的新时代人才。
标签: 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相关文章
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从艺术课渗透到每一门学科。美育不是学生成长的“点缀”,而是教育的底色,如同水和空气滋养学生的身心。...
2025-07-13 0 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创建于1965年,是武汉市首批命名的艺术特色学校。学校坐落于江汉区万松园路,毗邻中山公园,虽处闹市却独得一方清幽。自...
2025-07-12 0 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在儿童的美术生活教学中,合作行为具备了远超创作本身的深层意义。这样的合作宛如一条看不见的纽带,巧妙地将美术领域与德育层面连接在一起,为...
2025-07-10 2 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