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瞬息万变的局势中,重要新闻时刻影响着各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我们为您精心盘点昨夜今晨的国际热点事件,带您快速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关...
2025-07-13 0 国际新闻
2025年6月28日,俄罗斯文化部长奥尔加·柳比莫娃率领由125名表演者组成的文化代表团抵达朝鲜平壤,展开音乐会与文化讲座活动。此次团队包括Pyatnitsky合唱团与Gzhel舞蹈团,其目的是深化俄朝文化交流。柳比莫娃表示,此次访问是基于普京与金正恩达成的文化合作协议,使两国文化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2022年俄乌战争以来,俄朝关系趋于紧密,包括签署了互助防御条约,并披露朝鲜对库尔斯克战役的军事支援。此次文化交流凸显两国在政治与军事同盟外进一步迈向软实力合作。
2025年6月28日,伊朗在德黑兰为60名在与以色列冲突中丧生的高级军事将领、核科学家及平民举行盛大国葬。出席仪式的包括总统佩泽什基安、外长阿拉格奇及多名高层军政人物。悼念队伍在自由广场默哀祈祷,公众挥舞国旗并投掷玫瑰花瓣。遇难者中包括16名科学家和10名将领。官方公布死亡人数610人,社会团体则表示接近974人。此举标志着伊朗最高层对以色列6月13日空袭的集中悼念与政治动员,其间重申了对未来报复的强硬立场。
据《新闻周刊》网站6月28日报道,其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率已降至43%,为其任内最低水平,而不支持率达53%。调查还发现,多数美国民众反对其对伊朗的空袭行动,并对其经济与内政政策表达不满。分析指出,这一民调结果可能削弱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优势,也令特朗普政府在推动重大政策(包括税改与社会福利削减)时面临更大阻力。支持率持续下滑凸显其在传统铁杆选区的支持基础亦开始动摇。
2025年6月29日,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普里市“拉脱亚节”(Rath Yatra)期间发生件,导致3人死亡,6人受伤并被送医治疗。约数万人在凌晨聚集于甘迪恰神庙周边观看装饰战车,突发人群拥挤引发踩踏,多人窒息昏倒。当地官员及警方指踩踏为现场管理不力,数名人员缺乏防范措施。奥里萨邦政府随即暂停普里警察副专员和警司职务,并启动调查。前政要Patnaik严厉批评“政府准备不足”,承诺严肃追责。
2025年6月29日,乌克兰官员称,俄罗斯当晚展开自2022年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空袭,发射了537枚空中武器(包括477架无人机与60枚导弹),袭击目标遍及乌克兰全境,包括基辅、西部及东南部。乌克兰防空系统成功拦截249架无人机,另226架被电子干扰失效,但仍有至少10名平民在赫尔松、哈尔科夫等地遇袭丧生。报道指出,一架乌军F16在拦截过程中被击落,飞行员牺牲。此轮空袭系迄今战争中频次和规模最大的一次。
2025年6月29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警告称,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就如同在欧洲“点燃火药桶”,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他指出,北约若以乌为成员,将直接引发与俄罗斯的军事对抗,欧洲应避免“冒险把前线推入欧洲腹地”。他呼吁盟友重新评估乌克兰扩盟步伐,强调匈牙利将阻止任何令区域冲突升级的方案 。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9日,美国参议院书记员通宵朗读时长约16小时,完成了对940页“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特朗普政府的税改与支出巨型法案)逐字宣读。此举是人为加强公开透明、延缓法案推进而提出。随着全文宣读落幕,参议院已于当日下午正式开始辩论,并进入所谓“votearama”阶段,允许对多项修正案进行连锁投票。据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该法案将在未来十年为联邦预算增加约3.3万亿美元赤字,可能导致数千万美国人失去医保。
2025年6月30日,伊朗议会通过立法,正式禁止使用Elon Musk旗下SpaceX公司运营的“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新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若被查实购买、使用、销售或持有星链设备,将面临监禁、罚款,甚至体罚(鞭打)。政府理由是星链服务“威胁国家数字主权”,并被指作为境外“间谍工具”绕过网络管控。ICT部表示,此举旨在维护网络控制与数据安全。分析指出,此法可能削弱民间对抗互联网封锁的渠道,进一步加剧信息封闭压力。
2025年6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终止自2004年起针对叙利亚的“全国紧急状态”,并解除大部分经济制裁。白宫发言人表示,此举旨在帮助叙利亚重建,促进稳定与和平。尽管对巴沙尔·阿萨德及其关联者、ISIS成员与人权侵害者的针对性制裁仍继续,但大批政府和商业实体将获豁免。叙利亚外交部长称,该决定“将为国家重建扫清道路”。分析指出,此次政策转向标志美国对叙利亚政策的重大调整,未来将影响地区外交格局。
2025年7月1日,泰国国会议员潘纳·卡莱奥普洛图克在议会上警告,如果柬埔寨继续干预泰国内政,泰方“将不得不攻入金边”。该言论立即引发柬埔寨方面愤怒回应。前总理洪森在社交媒体上反驳称,“只会让泰国军队陷入泥潭”,并敦促对方“停止威胁并切实对话”。此冲突发生在双方因边境争端而升温之际,数日前已有互相封锁边境措施并动员部队。国际社会关注该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风险。
2025年7月1日,泰国正式暂停总理佩通坦·钦那瓦行使总理职权,因其被指在与前柬埔寨领导人洪森通话中失信于国政府。与此同时,副总理素里亚·郑古伦鲁克基特获委任为代理总理,负责日常事务。还要求其在15天内提交书面回应。此前36位参议员已提出弹劾案并发起不信任诉讼。佩通坦接受决定,并以文化部长身份继续参加内阁会议。
2025年7月2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内阁信任投票,总理弗朗索瓦·贝约挺过第八次不信任案,虽其与社会党合作的执政联盟已崩溃,右翼民粹民联盟(RN)保留支持以牵制内阁。随着秋季预算谈判临近,政府被要求削减400亿欧元财政赤字,这将面临来自极右翼与左翼的双重阻力。总统马克龙可能考虑自7月8日起解散议会,以防预算僵局加剧。
2025年7月2日,俄总统普京与法总统马克龙进行自2022年9月以来的首次通话,通话由法国方面提出。克里姆林宫称,双方进行了超过两小时的“非常实质性”讨论,重点涉及乌克兰停火谈判以及中东伊朗-以色列冲突。马克龙敦促普京支持乌克兰停火并启动和平对话,同时强调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支持;在伊朗问题上,他呼吁全面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普京则回应称西方忽视俄罗斯安全关切,任何和平安排应考虑当前“领土现实”。双方同意未来继续就全球重大危机保持沟通。
2025年7月2日,亲伊朗的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发射一枚“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其声称导弹具备隐形技术、射程超过2150公里、速度达音速16倍。以色列国防军虽已成功拦截导弹,但机场附近仍出现大坑洞并造成轻微破坏。该事件是继今年5月5日首枚高超音速导弹袭击后,胡塞继续升级打击能力。以方称这是对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回应,并警告将保持反击能力。专家指出,这表明也门胡塞在远程精确打击方面正持续增强,可能加剧美国-盟军在红海地区的军事压力。
2025年7月2日,美国政府正式确认,由于库存紧张,暂停对乌克兰部分关键军事援助,特别是防空导弹和精确打击弹药的运送。五角大楼发言人在简要声明中指出,此举是为了优先保障美国本土安全与全球军备储备需求。乌方表示未受到正式通知,并担忧此举会鼓励俄罗斯进一步加剧战事。官方消息称援助暂停将持续“数周”,同时行政当局在考虑确保未来对乌更多防空系统供应。此决定是特朗普政府政策调整的一部分,对乌克兰防御力构成重大考验。
2025年7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50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特朗普政府提交的税改与支出综合法案(一票优势主要来自副总统库吉打破僵局)。该法案涵盖延长2017年税改、提高国防与移民支出、削减医疗和绿色补贴,并将联邦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法案现移交众议院进一步审议。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通过社交平台声明,他将支持反对该法案的共和党初选候选人,并称该法案是“令人作呕的可憎之物”,并再次考虑组建第三政党以对抗两党体系。华盛顿智库和财政分析师指出,法案将使长期财政赤字高增,医疗覆盖数字剧增负面效果。
2025年7月2日,黎巴嫩国会议员、议会党团成员易卜拉欣·穆萨维表示,在以色列持续攻击南黎巴嫩期间,“绝不会”放下武装。他强调:“抵抗运动的武器曾解放黎巴嫩并保护国家,我们将继续坚守。”穆萨维还指出,黎巴嫩人民和国家有权防御主权、安全与尊严,不会屈服于“敌人的道德绑架”。此言论凸显对抗以色列冲突决心,并可能在国内政治中加剧对其武装角色的争议。
2025年7月3日,知情官员透露,美国提出一项为期60天的以色列—哈马斯停火计划,其中包括分阶段释放人质与以色列从加沙部分地区撤军。根据协议,首批10名人质将在协议生效时释放,7天内归还18具遗体,30天和50天再释放剩余人质及遗体,以逐步缓解紧张。埃及、卡塔尔与美国正在协调该方案,旨在为双方开启结束冲突和人质问题的对话留出空间。该计划尚需冲突双方批准,未来几天或将有关键突破。
2025年7月3日,在哥斯达黎加圣何塞举行的泛美人权法院发布非约束性意见,强调拉美及加勒比国家需联手应对气候变化,严管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洗绿”行为。该意见由法院主席南希·埃尔南德斯·洛佩斯提出,呼吁成员国制定具体减碳目标与时间表,并在境内加强监管以保障公民权利不受气候问题影响。意见显示气候行动已上升至人权议程,有助推动区域合作与法律机制改革。
2025年7月4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正式接受政府驻莫斯科大使的国书,成为第一个正式承认“酋长国”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国家。俄罗斯外交部称此举将推动双方在安全、反恐、禁毒、能源、交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阿富汗外长穆塔基对此表达赞赏,称这是“勇敢的一步”,并希望向其他国家树立榜样。目前中国、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等虽未正式承认但已派驻使节,此举标志着政府孤立状态迎来重大转折。
2025年7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下周访英期间,计划向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施压,推动英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消息称,马克龙此举意在为今年联合国高级别会议营造更多国际支持气氛并加强两国协调。他将以巴以冲突持续及马德里-沙办峰会等为背景,强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是“政治必要”。白厅消息人士透露,尽管首相府对此仍持保留态度,但法国正积极进行外交游说,以期关键突破。若英国表态,将在欧洲阵营中创造连锁效应。
【国际要闻】乃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于2022年起推出的信息分享产品,每周一期,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快速回顾过往一周国际间在战略与安全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事态跟踪,所有信息和资讯均来源于国内和国际主流媒体的公开报道,并由本中心研究与出版部负责收集和整理。
标签: 国际新闻
相关文章
在全球瞬息万变的局势中,重要新闻时刻影响着各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我们为您精心盘点昨夜今晨的国际热点事件,带您快速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关...
2025-07-13 0 国际新闻
近日,美国亿万富豪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党“美国党”,引发舆论关注。根据马斯克阐述的目标,“美国党”将参与美国明年的中期选举,力争拿下参众...
2025-07-12 0 国际新闻
在优化消费空间上下功夫。将聚焦优化具有成都特色的消费发展格局,构建重点商圈、商业街区、特色小镇及特色消费场景四级体系,大力实施商圈提能...
2025-07-12 0 国际新闻
四川经济网讯(张恭浩楠 记者 苏俊 文/图)7月12日,成都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针对成都市体育局在发展更具...
2025-07-12 0 国际新闻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0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美国已经与北约达成协议,将向北约运送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而北约将全额支付这些武器的费用。他...
2025-07-12 1 国际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