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新闻文章正文

美方一锤定音!特朗普不来北京看阅兵要在白宫见一位特殊客人

娱乐新闻 2025年08月13日 00:57 2 aaron

  特朗普不来北京的原因,外界早已猜测纷纷,而这些猜测都绕不开一个关键词:美俄会谈。就在确定阅兵当天在白宫接待波兰总统之前,特朗普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国际安排,即8月15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谈。

  这场会谈并非在常规的外交场所,而是特意安排在了美国阿拉斯加州,这个地点的选择绝非“信手拈来”,而是透露了极为强烈的政治信号。

  要知道,阿拉斯加是被俄国沙皇卖给美国的土地,历史上因领土归属问题多次被引用为美俄关系的象征。

  而今,特朗普选择让普京“登门拜访”,不仅突显了战略意义,更为关键的是,它将美俄对话的主导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特朗普希望通过这个高调的安排,强调自己并不是“跟着普京走”,而是一个不仅对普京强硬、更要在会谈中掌握主动的“主人”,这种较劲似乎已经从谈判内容延伸到了会谈的座位安排与地理位置上。

  可以说,这场会谈是特朗普和普京的一次较量,一次冒险,更是一次考验,普京期待通过这场对话撕开欧洲防线,将俄乌战争从国际多边博弈中拉回到简单的“美俄二元对话框架”中。

  而特朗普则想用这一会谈打击乌克兰的“百折不挠”、分化欧洲,甚至用谈判成果回国作为中期选举的重要政治资本。

  再往深了看,这场会谈的核心,关乎俄乌和平协议的走向,而真正的难点在于,一个想在对话中明确获取领土利益,一个却希望自己“掌控红线”,在这种针尖对麦芒的情况下,会谈能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目前谁都不敢盖棺定论。

  最让人想不明白的是,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是中国今年外交的重头戏之一,作为全球大国比拼软实力的重要场合,阅兵典礼一度被视为特朗普与中国高层会晤的绝佳舞台。

  甚至曾有消息人士透露,如果这场阅兵的气氛适宜,中美可能会在会晤后宣布诸多令人期待的合作,然而,特朗普为何还会拒绝出席呢?

  原因看似复杂,但思路又是一个熟悉的套路:给对手制造外交压力,同时借机加强国内政治支持,如今的特朗普政府正面临诸多外界质疑,比如在经济议题上被批评对华不够强硬,以及在对俄问题上软弱妥协。

  因此,他急需一场高调动作来展示自己的外交决策力与坚韧的立场,他宁可选择控制力更强的密切节点,比如波兰访美这种“盟友外交”,也要避免在一个国际舞台上显得被动甚至“对华示好”。

  虽然后者显得有些过于自信,但这一策略却非常符合特朗普的执政逻辑:树立自己有能力打破僵局的强人形象。

  然而在这背后,特朗普实际面临更大的隐忧,那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的不稳定,尽管有传言称他在芯片出口上已经向中国企业松口核准部分制裁,但伴随美国财长公开表态“不会再给中国特殊待遇”,特朗普的政策含义远未明朗。

  也许他不来北京,仅仅是因需求一件“更美国化”的事件来转移公众注意力,这种外交缺席正像是一杆响亮的“警号”,提醒世界这位商人总统并不会轻松陷入讨价还价的外交机制里。

  进一步捋清逻辑,不得不提及拜访白宫的特殊贵宾波兰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若单凭一场礼节拜访,特朗普不会将一个盟友的到访与北京的阅兵挂钩得如此紧张,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波兰在特朗普全球战略布局中的独特角色。

  波兰之所以重要,与它对乌克兰战争的投入不无关系,从在军事装备上的全力支持,到接收数百万乌克兰难民,波兰一直是对乌援助的急先锋,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财政压力巨大,国内不满声音渐高。

  而纳夫罗茨基当选为波兰总统,并非单纯的政治意外事件,而是一场布局深远的战略棋局,纳夫罗茨基虽公开支持乌克兰,但同时尖锐批评乌克兰对波兰缺乏感谢,还以实际政治主张,拒绝乌克兰在短期内加入北约。

  这种微妙立场不仅为波兰赢得了舆论支持,也让特朗普看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那就是通过波兰加剧欧洲的内部矛盾。

  用波兰牵制欧盟,削弱欧洲内部,制造分裂,换取对俄政策上的更多博弈空间,也在美国与俄、中之间的地缘战略中打出一张重要的“替代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最近的新闻热点大事件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