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透析文章正文

浙江小学打造情感教育新样本:从‘爱生’到‘育人’的成功实践

情感透析 2025年08月11日 22:17 3 aaron

  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光南小学的“23号课堂”项目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教育的面貌。这个创新的教育模式没有固定教室和固定学生,旨在通过独特的育人理念实现家校社的协同育人,成为了教育界的一大亮点。

  “23”谐音“爱生”,这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更是家校社三方合力的象征。校党总支书记李建生老师在观察到一位独自在草丛中玩耍的男孩后,萌发了创建这一特殊教育空间的想法。经过四年的发展,“23号课堂”已经形成了全员课堂、特色课堂和“星·希望课堂”的完整育人体系。课堂的特色在于自由、情怀、融合和健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情感引导者,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活动。

  在这个课堂里,孩子们的声音不再被忽视,反而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参与其中的家长和老师们也在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比如,二年级学生的母亲王女士,曾常常粗暴地打断孩子的分享,但参加“成长营”后,她学会了倾听的艺术,开始放下手机,专注于孩子的表达。这样的转变,正是“成长营”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困境的生动写照。

  心理健康导师李丽娟表示:“教育不是孤岛,而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编织的生态网。”这一理念在光南小学得到了深刻的体现。金东区教体局局长孙杰也指出,“23号课堂”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积极探索,近年来该区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工程,致力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光南小学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名字命名,践行着“像施光南一样爱党爱国,像小星星一样闪亮闪光”的办学思想。校长王莹表示:“我们要着眼于成就孩子的未来。”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轨道,奏响生命的动人乐章。

  “23号课堂”的成功案例,不仅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更为整个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在教育中真正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如何通过家校社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情感教学研究现状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