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教育文章正文

以高水平科学教育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科学教育 2025年08月11日 06:52 4 aaron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呼唤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中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强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其基础是科学教育。科学是一个有序的知识系统,它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基础之上。现代意义的“科学”在近代引入中国,但当时目的主要是为了“救亡图存”,因此一段时期以来对“科学”的理解更倾向于实用主义。

  “科学教育”的提出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其科学教育思想,其内涵主要强调‌“知识系统‌”和‌“生产力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各国开始重视科学教育。历经几十年发展,科学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备。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地提高,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陆续谋划推出一系列培养体系改革措施。佛山作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基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年初也发布了《构建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此背景下,打造高水平的科学教育,重要而紧迫。

  以高水平的科学教育助力建设教育强国,要精准把握当前科学教育的重点。2017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积极跟随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将小学科学教育与初中科学教育进行结合,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一体化改革,以逐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终极目标。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当前科学教育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以问题驱动、实践发现和创造生成为关键环节,深度融合科学、技术和工程,培养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数字素养的跨学科创新人才。在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浪潮与国际格局重塑新形势,我们要从源头上深刻认识到科学教育是追求真理、追求创新的教育,从而避免掉入功利化、实用性的陷阱。

  以高水平的科学教育助力建设教育强国,要着力破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痛点。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但不可否认,中小学校内外还存在一定的制约科学教育的因素。比如,将科学教育局限于某一科课程,“做作业”仍占据着中小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评价方式仍有待改善。实际上,科学教育是一整套从知识、能力到思想、精神的教育体系,只有真正将“双减”落到实处,中小学生才有时间有精力投入科学教育学习实践中去。科学教育的实施路径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上,还应该融入更加广义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之中。

  以高水平的科学教育助力建设教育强国,要抓住培养兴趣这个科学教育的要点。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调动青少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第一是要遵循科学认知规律、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呵护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第二是要校内外形成合力,科学场馆和科技工作者要多开展妙趣横生的科学展演、举办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展示奇思妙想的科学装置,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一颗颗热爱科学的种子;第三要加强指导,创设条件与情境,要安排科学类专业老师负责,加强对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的指导,因材施教,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有兴趣的学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发动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让青少年从兴趣出发逐渐步入科学研究殿堂。

  以高水平的科学教育助力建设教育强国,还要夯实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科学教育的基础。专业教师是科学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有高水平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总体而言,现有中小学的科学老师所接受的分科教育较多,虽然学校的知识比较系统,但大部分的专业视野仍有一定局限,对科学教育体系也缺乏整体的宏观把握。另外,各学校之间的科学教育师资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情况,相当一部分科学老师是非专业出身,一些中小学甚至没有完全配齐相关课程老师,一些学校仍采取临聘的办法解决师资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也直接影响科学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要从源头拓宽教师的培养渠道,致力于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能力和高素质的科学教育师资,为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提供保障;要全面落实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岗位编制,并对优秀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提升科学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夯实青少年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标签: 科学教育主题征文参考

发表评论

智杖百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23635号 智杖百科 xml | txt